滴滴出行引发的性别歧视纠纷
本篇文章1030字,读完约3分钟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机构史泼尼克新闻(sputniknews)报道,11月6日,滴滴发布了一项免费搭车的试验运营计划,计划中称,从晚上8点至凌晨5点,滴滴将不为女性提供服务。这激起了女乘客的愤怒,她们认为滴滴涉嫌性别歧视。滴滴后来道歉,并表示在此期间也将停止为男性乘客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但另一方面,这激起了男性乘客的愤怒,他们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自由。一些网民认为妇女的抗议“对他人有害”。至于能否在不涉及性别歧视或限制任何人自由的情况下确保安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了中国妇女研究所法学院教授刘明辉。
刘明辉表示,滴滴的做法确实符合性别歧视的国际标准。她解释道:
“世界上有一个常用的公式叫做‘如果不是因为性别,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而迪迪的事件被这个公式所涵盖,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那么我在这个阶段就可以不受限制’。基于性别限制和排斥某一性别群体符合《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中对歧视妇女的定义。”
然而,一些男性网民建议“为了保护女性,晚上禁止女性乘坐风车”。针对这一说法,刘明辉认为,即使从保护女性乘客安全的角度来看,也不应受到限制。这个问题有其他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她说:
“例如,‘一键式报警’,包括严格审查搭便车者的资格,确保司机没有犯罪记录,没有暴力倾向,没有性侵犯的犯罪记录等。此外,让滴滴的投诉服务到位、及时处理并及时报警应该不成问题。”
尽管滴滴终于做出了调整,让人觉得反对“限制女性夜间乘坐风车”的声音似乎更“响亮”。然而,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起的“妇女晚上8点以后不能使用滴滴风车”投票中,10万选民中有44000人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为了妇女的安全。有3万人认为这种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还有待改进,也就是说,近70%的选民赞成“禁止女性在晚上8点以后免费乘车”的规定。许多微博用户看到投票结果后表示震惊,“这是真实的投票结果”。“这个投票结果和信息流不一样,”微博CEO说,“来来往往”。
刘明辉认为,投票结果反映了性别刻板印象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它忽略了女性的个体差异和欲望。
此外,刘明辉还强调:“在文化方面,我们缺乏尊重女性、赋予女性权力、让女性自己选择的文化土壤。”
我相信滴滴可以通过持续理性和公开的讨论,在保护女性安全和方便出行之间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滴滴事件,公众有机会正视和讨论性别歧视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在减少性别陈规定型观念和更加尊重妇女个体差异方面发挥了作用。
标题:滴滴出行引发的性别歧视纠纷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5482.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