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沙危机”两国发生争执。
本篇文章1620字,读完约4分钟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机构sputniknews报道,限制向新加坡出口海沙可能会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谈判中多一张王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张淼副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据吉隆坡匿名政府官员称,自去年10月3日以来,马来西亚已完全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沙。
新加坡希望马来西亚能供应海沙,以完成大石港的港口扩建计划,从而使该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匿名人士指出,总理马哈蒂尔非常失望,该国的资源被富裕的邻国用来增加他们的领土。然而,总理新闻秘书否认总理的决定是为了限制新加坡的扩张计划。他强调,此举的目的是打破马来西亚腐败官员非法出售沙子的利润链。 但是这种说辞很难让人信服。与此同时,在解释这一决定时不愿看到可能的外交结果,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负责海沙的进口。商务部宣布,此类商品有几种商业进口渠道。进口多样化可以确保稳定的供应。此外,政府还鼓励建筑商减少对沙子的依赖。
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书面采访时,张淼没有将中国列入新加坡的海砂供应商名单。然而,不排除中国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商业伙伴。
她说:“根据康贸易的全球贸易信息数据,2018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进口了5900万吨沙子,价值约3.47亿美元,占同年新加坡沙子进口总量的97%。2018年进口到新加坡的沙子占马来西亚全球沙子销售额的95%。这两个国家毗邻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马来西亚在出口砂岩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柔佛州)。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产品供应链相对完善。然而,如果他们想在短期内取代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的海砂出口,他们也应该考虑运输成本引起的产品竞争力等因素。"
新加坡不是第一个经历“沙危机”的国家。2007年,印度尼西亚以生态问题为借口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沙。结果,新加坡的建筑工程几乎停滞不前。马哈蒂尔在20世纪90年代就任总理时也禁止了海沙的出口。但这一次,是一个新的原因促使他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与新加坡的谈判中,用禁沙令作为杠杆。
张淼说:“大部分进口到新加坡的海沙都被用于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填海工程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附近海域的生态,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柔佛州的渔业发展和渔民的生计。从表面上看,这为马来西亚禁止海沙出口提供了理由。然而,在当前马来西亚-新加坡关系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白礁岛主权争端和新马高铁延伸等一系列事件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排除一系列针对新加坡的限制性措施实际上增加了马哈蒂尔未来的谈判筹码。”
在新马关系中,大商之水成了热点,而“沙危机”只是增加了“辣味”。去年秋天,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发生激烈的海上争端时,马来西亚派遣了几艘船只前往多佛和新加坡大岛附近的海域,包括北极星。2月9日,悬挂希腊国旗的干货船比雷埃夫斯号与它相撞。当时,这艘干货船在新加坡码头被重新装载,并获得了前往马来西亚多佛的丹戎帕拉帕斯港的驾驶许可。两艘船相撞时没有造成任何损害,船员们都很安全。
这一次,新加坡外交部再次呼吁马来西亚将其船只撤出大岛水域。声明指出,马来西亚船只经常出现在这一地区,对海上航行构成威胁。新加坡还警告说,马来西亚将对船只继续存在造成的海上不利局面承担责任。
去年10月底,马来西亚单方面扩大了多佛港水域的边界,并宣布其为其领海。直到那时事故才发生。作为回应,新加坡还扩大了其塔什干港附近的边境。
两国还不时讨论这一海域的游戏规则,但无济于事。双方达成的最大共识是,马来西亚不会在新海域举行军事演习,而新加坡已承诺不会开启接受小型飞机的士力达机场的雷达。马来西亚认为,雷达覆盖了多佛港和居民区,给当地居民和船只带来了不便。
当前的“沙危机”似乎使得就饮用水价格达成协议变得更加困难。众所周知,马来西亚几十年来一直向新加坡出售水。马来西亚要求价格至少提高10倍。就像沙子问题一样,双方都努力避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避免损害友好关系。但是只有这样,两国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友好。
标题: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因“沙危机”两国发生争执。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6833.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