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商业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生活、汽车、财经、科技、房产、教育、体育资讯,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来源:环球商业信息网作者:罗晓宇更新时间:2020-07-28 13:37:02阅读:

本篇文章3855字,读完约10分钟

4月21日,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四方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和餐厅服务员向市民宣传文明用餐。向顺平(人民视觉)照片

4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一家川菜馆的厨师正在准备一道道菜肴。新华社记者李照片

4月13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乐惠的一家中餐馆,公共筷子(从右数第一,从右数第二)与其他餐具有明显区别。记者石照片

受疫情影响,小杨从来没有在外面的餐馆吃过饭。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改善,餐饮业逐步恢复。刚好赶上五一假期,小杨打算和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一聚。

小杨和他的朋友来到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的一家餐馆。点菜时,服务员把餐具放在桌子上。小杨惊讶地发现,在每个人面前有两双筷子,一双黑色,一双白色。小杨以前来过这家餐馆很多次,从来没有这样过。对此,服务员解释说,现在,为了响应号召,为了顾客的健康,公共筷子系统将在未来实施,公共筷子将提供给每一个顾客,颜色将有所区别。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用餐系统和筷子系统在中国已经普及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不仅有文化原因,还有经济成本和个人习惯。COVID-19肺炎的爆发为餐饮系统和筷子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契机。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推行用餐制度和筷子制度。这不仅是新文明的体现,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值得在全社会推广。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非常支持实施用餐制度和筷子制度,因为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小杨说。肖扬的观点也指出了推行用餐制度和筷子制度的核心目的:健康。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饮食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但是在中国有一句老话:疾病来自嘴。这表明许多疾病是通过饮食传播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的一个小组曾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份分析报告:世界上有13%的癌症发生,220万人患有癌症,这些癌症可归因于各种传染病。导致癌症的前三大原因是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东亚是传染病导致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其中,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一起吃饭传播。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打破了“胃里没有细菌”的说法,这可能导致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正在上升,据统计,已达到59%。没有干预,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混合膳食系统在助长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作用。“科学研究表明,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筷子和勺子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典型的有幽门螺杆菌、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用餐系统对健康有隐患,会使用餐者体内产生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它们之间传播,并在它们相互夹在中间时无意中感染其他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员马一德在接受采访时说。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事实上,“用筷子吃饭”的倡议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烹饪协会就多次向全国餐饮业提出“共享餐制”改革。2003年,非典疫情使这一举措得到更多关注,许多城市的餐馆主动提供筷子。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举措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重视。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COVID-19的肺炎疫情再次提醒人们要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其中,分享食物和分享筷子是重要的内容。

在东北,习惯于“大炖锅”的人开始把它们装在盘子里,每张桌子都配有筷子和勺子;在四川成都,用餐者喜爱的火锅也开始分餐。每个人都配有两双筷子,一双夹蔬菜的公共筷子和一双自用的私人筷子;在浙江,许多农家恢复营业后,纷纷推出“分餐制”,或者提前为客人分餐,或者采用自助餐式供客人使用...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地都在抓紧时间推行分餐制和分筷制,并将文明习惯内化到人们心中。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自1999年COVID-19爆发肺炎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并意识到同餐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宣传和引导人们养成分享食物和使用筷子和勺子的好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餐桌风尚。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个人、文化和经济因素

虽然分享食物和分享筷子有很多优点,但要把它们拿出来并不容易。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文化和经济成本。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很多人对用餐系统和筷子系统不太感兴趣。“我觉得很麻烦。我用自己的筷子一会儿,用公共筷子一会儿。我觉得吃东西不舒服。”“我不习惯,吃的时候就忘了。”我不经意间用私人筷子夹起蔬菜。”“用餐似乎让每个人都吃不熟。一起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好玩。”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个人健康意识的缺乏是推广餐饮系统和筷子系统的首要难题。根据几项抽样调查,许多人不知道或不相信围着桌子吃饭的饮食习惯有健康风险,只有少数人有分享食物的感觉。愿意分享食物或使用筷子通常被认为是“高度感冒”和“另类”。根据新华社对近2万名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40%的网民支持推广共享餐系统,30%的人反对,其余的人还在观望。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这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家庭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用餐系统和一个公共筷子系统吗?“家庭是实施膳食共享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困难在于家庭成员观念和习惯的改变。然而,家庭聚餐也是最彻底的。如果家庭聚餐能够普及,说明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已经改变,其他场合的用餐分享制度很容易实现。”马一德说道。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许多人认为用餐分享系统是一种奇特的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古代中国,吃饭最初是分开的。从无数的影视剧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一张小桌子,饭菜和饮料都是独立的成分。这一习俗始于商周时期,《礼记》中明确记载:“皇帝有六粒豆子,王子有六粒,王子有两粒,医生有八粒,医生有六粒。”史书如《史记》、《三国志》等也有许多关于用小吃包分食分宴的描写。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分享膳食制度从魏晋开始逐渐形成,并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唐朝时,胡人的“围桌而食”等风俗与“胡床”、“胡桌”、“高椅”一起流入中原,为当时的饮食制度奠定了基础。到了宋代,围桌就餐逐渐从宫廷变成了民间,教坊、饭店和餐馆开始共享膳食。在的《唐十八学士画卷》中,宴席是一起吃饭。元明清时期,餐饮越来越繁荣,餐饮逐渐消亡。“满汉全席”成为饮食文化的高峰,也代表着饮食成为社会的主流并延续至今。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马一德说,由于重人情的传统习俗的影响,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晚餐,认为“吃饭不只是热闹”,用餐制度会破坏餐桌上的亲切气氛,带来隔阂感。特别是,许多老年人说很难接受这种用餐制度,甚至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感到“认同”和“看到别人”。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经济成本的增加也是阻碍餐饮系统和筷子系统实施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在餐馆。尽管餐饮系统和筷子系统正在各地大力推广,但一些小餐馆仍然共享饭菜,不主动提供筷子和勺子。因为一双筷子和勺子会增加成本,如果你在上菜阶段分餐,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一些刚开业的餐馆或小餐馆没有实施用餐制度和筷子制度的内在动机。这个问题需要在推广过程中加以考虑和解决。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加快制定用餐分享标准

有阻力,但为了健康,用餐制度和筷子制度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不仅是为了健康,也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

虽然用餐系统和筷子系统会增加餐厅的运营成本,但与公共卫生相比,利大于弊。因此,有必要制定措施,以帮助餐馆,使餐馆可以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发布倡议,呼吁人们使用筷子和勺子,并有条件地实施用餐分享制度。全世界的餐馆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不同的标准是现实的问题。有人认为,餐饮行业消费场景的多样化和服务标准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餐制实施的困难。如果没有相关标准的支持,目前的用餐分享热潮可能会再次消退。

山东省颁布的《餐饮行业餐饮系统设计实施指南》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地方餐饮系统标准,明确规定了筷子和勺子的设计标准,使顾客在面对两对筷子时不再“区分男女”。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出台倡议,全面推行用餐共享制度,并制定统一的行业指南。根据指导意见,各地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规定,将“餐制、筷制、勺制”的实施纳入餐饮企业的评级和星级条件,并继续跟踪监督,纳入卫生监督范围。制度刚性保证了餐饮企业实施用餐共享制度的主动性。”马一德建议道。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虽然实施用餐分享制和筷子制会在短期内增加一些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会迫使餐厅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这有利于餐厅的发展。据山东某酒店集团负责人介绍,分餐制确实给餐饮服务带来了“新麻烦”,比如上菜程序多、工作量大,而且热菜在分餐时容易变凉。但是,组织结构已经调整。过去,送餐人员由服务班管理,但现在由厨房管理。与厨房一起上课准备食物,上菜速度不慢,但更有效率。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以家庭为重要方向,推广分餐制和筷子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杨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很乐意分餐,并适应使用筷子和勺子。“但是长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不会接受。我想这会让我感到很陌生,一家人也不会在一起忙碌。”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关键是要真正把预防的概念融入家庭生活."马一德表示,家庭很难采取单位餐共享、公共场所餐共享等强制措施,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广播、短信定向推送、短信等流行形式普及用餐方式,逐步提高公众对餐共享制度的接受度。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虽然大众媒体宣传和引导餐饮系统和筷子系统的推广,而且许多地方餐馆都有明显的海报和标语,但它们只是处于主动水平,并不是强制性的。

因此,在国家层面,要加强公共卫生相关立法工作,把普法执法工作落实到位。在促进法治、加强执法和公共服务方面,协同执行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相应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抓紧制定餐桌文明行为的相关规范,倡导群众养成文明饮食和健康饮食的习惯。

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经过这次疫情,人们逐渐形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用筷子等卫生习惯。在预期疫情消退后,每个人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长期保持,保护自己和他人。”马一德说道。(张怡琪)

人民日报海外版(05版,2020年5月11日)

编辑:叶壮

标题:公筷“夹”出餐桌新文明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9338.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