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本篇文章1061字,读完约3分钟
4月1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点工程——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迎来了关键节点,首个承载能力为4.65万吨的钢结构桁架顺利卸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钢结构,包括会议厅和展厅,不再由“拐杖”支撑,实现了“自主站立”。下一步,随着桁架转换结构的卸载如期完成,临时支撑柱的拆除正在有序进行,预计将于4月底完成,届时会议厅和展厅的两个超大“无柱空厅”将整体亮相。今年11月,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将封顶。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中心和国际转播中心,并向世界各地的媒体朋友开放。因此,项目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冬奥会的使用需求,结合了奥运会期间和赛后的不同功能,力求以最少的改造成本实现赛后改造,充分体现了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新建的冬奥会场馆中,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面临着建设周期极其紧张、任务极其繁重、标准极高的巨大挑战。由于功能要求,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一楼主要由北至北的8000平方米的会议厅和南至南的19000平方米的主展厅组成。这两个区域都设计为超大跨度钢结构“无柱空屋”,需要在其上承载两个高层、重型楼层和屋顶结构。工程设计单位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于东辉表示,为解决空厅无柱上部结构的结构“重压”,建筑设计采用了高7.7米、由横、纵、斜杆组成的“转换桁架”结构体系。该转换桁架系统跨度为81米,总承载能力为46,500吨。
在结构施工期间,北京建筑工程公司在空一楼的承重房内架设了205根临时支撑柱。“桁架卸载”是指钢结构与这205根临时支撑柱分离,桁架的内力重分布由自身结构完成,支撑点施加的反作用力平衡,实现结构的独立承载。这相当于人体骨骼的逐渐生长以及独立站立和行走的过程。”北京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总工程师陈树辉说。
为确保万无一失,北京建工项目组利用专业计算软件对桁架卸载进行了长期的“大数据”计算,反复研究、探索、分析和改进,最终确定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的最佳卸载顺序。通过对钢柱弯曲区、主次转换桁架、大变形弦杆和腹杆等关键点的应力监测,保证了卸载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钢结构一层桁架的成功卸载,意味着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钢结构施工难点得到了克服,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大力有序地把握施工进度,以实际行动、用实际成果、见实效,收回延误的工期,确保冬奥会组委会如期交付的目标永远不变!”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说。(何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3日04版)
编辑:张静文
标题: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钢结构实现“自主站立”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9358.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港口码头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