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商业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涵盖了国内外的新闻、生活、汽车、财经、科技、房产、教育、体育资讯,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服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来源:环球商业信息网作者:罗晓宇更新时间:2020-07-29 16:36:02阅读:

本篇文章1923字,读完约5分钟

来源:德国媒体

电影《我不是毒神》在中国大陆上映仅几天,不仅票房大卖,好评如潮,还反映了人们对“贵药”现象的不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这部电影的情节是有根据的:永成,一个卖保健品的中年商人,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开始从印度购买仿制药,然后开始代理。因为原装进口药品的价格是仿制药的几倍,他给许多买不起药的绝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他被称为毒品之神,但他也因出售假药而被监禁。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这部由温牧野执导、吴宗宪主演的电影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中的高价药物格列宁在现实中被称为格列卫,它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个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人。他开始购买印度仿制药作为自己的救命药物,后来发展成为他人购买。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2017年,一盒格列卫的价格是24000元,只够一个月。根据《人民日报》2015年的跨境调查,格列卫在中国大陆的零售价格最高,不仅高于原产国,也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是邻国韩国的两倍。在2017年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之前,使用这种药意味着一些病人会赔钱。“我不是医学之神”的故事发生在这段时间。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天价从何而来?

影片中反映的无法服药的问题触动了中国社会的痛点,并再次将公众舆论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话题上。自四天前上映以来,《我不是毒神》已累计票房13亿,观影总人数超过3776.4万。这部电影在中国著名的电影评论网站豆瓣上获得了9分的高分。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为什么进口药物,尤其是抗癌药物在中国这么贵?根据中国媒体的调查,原因如下:

进口原药价格包括药品研发和临床验证的高成本。在专利保护期内,制药公司可以在中国自行定价,这在许多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但特别的是,经过20年的专利保护,中国的制药企业仍然可以享受自主定价的优惠政策,不需要政府指导定价。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此外,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即使进口药品已在国外安全上市多年,但如果要进入中国,必须进行复检。临床试验是一个资金投入大的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临床数据,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这也增加了进口药品的成本。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此外,在流通环节,中国进口药品需缴纳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以及15%的医院提价。2018年5月,中国开始对28种进口药品实施零关税政策。但是就整个中国市场而言,抗癌药物的价格仍然偏高。

印度的解决方案

不仅对中国患者,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病患者来说,来自印度的仿制药已经成为拯救生命的药物。仿制药是指在专利药物的专利保护期届满后,其他制造商生产的与专利药物成分相同的药物。

20世纪70年代,印度修订了专利法,为空大规模生产仿制药提供了空间。特别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允许在特殊情况下限制专利所有权。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制药厂,成为世界第三大仿制药生产国,生产全球20%的仿制药。印度药品出口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许多在美国、日本和其他地方上市的创新药物可以很快在印度找到便宜的仿制药。还有一种现象是,中国病人委托印度购买药品。

模仿与创新

《澎湃新闻》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镇的话说,出于鼓励国内制药行业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印度的强模仿不适用于我们。他认为,中国抗癌药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问题在于国内医药行业缺乏创新,高度依赖于一些进口药物,尤其是新型抗癌药。从长远来看,仿制药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制约新药研发的动力。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然而,面对众多患者的严格要求,一个国家的政府不可能将涉及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就医这一重要领域推向市场监管。

2017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医疗保险目录中药品准入的首次全国协商。通过政府和制药公司的直接谈判,包括格列卫在内的36种新药最终被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其中大部分是抗癌药物,平均降价44%。这一由政府谈判达成的办法允许药品降价并纳入医疗保险,被视为国家一级药品可及性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世界商业[www.businessnews/]新闻,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不是毒神”,毒品在哪里?这些评论凸显了医疗政策在市场和民生需求之间的两难境地,并希望建立国家医疗保险局,这为合理医疗费用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呼吁给国家一些时间。毕竟,我们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对各种医疗药物的无尽需求。

《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在关于“我不是药王”的讨论中,作家韩寒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不是简单的黑与白,没有生意,没有强奸,所以我不想让观众在看完之后就发泄对制药公司开发新药的不满。他们不是坏人,这也将扭曲这部电影的良好意图。医疗保险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点。这也是这部电影及其背后的真实故事给社会带来的贡献。一些内容已被删除。

标题:《我不是药神》引热议,"格列卫"触动中国人痛点

地址:http://www.huangxiaobo.org/hqxw/9419.html

免责声明:环球商业信息网为互联网金融垂直领域下的创投、基金、众筹等项目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本站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环球商业信息网的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